怎样才算是真正活得精彩?
究竟是用走过的年月来计算,还是用那些岁月中精致的时刻来定义?
你准备好迎接“活得长,更要活得好”的人生吗?随着世界不断演变,我们对“长寿”的理解亦需与时并进。对许多香港市民而言,长寿不单是活得长久和健康,更在于如何兼顾健康与财富,透过合适的财务方案,实现更优质的生活。

多年来,宏利持续进行《宏利亚洲康健调查》,深入了解亚洲各地市民的身心及财务健康,揭示其需求、价值观与人生目标的转变。最新的2025年度调查涵盖多个亚洲市场,包括访问了1,000位香港受访者,进一步探讨长寿的真正含义,并了解人们如何赋予“活得长,更要活得好”崭新的定义。
调查显示,香港市民普遍对理想生活有清晰的想法,然而实际行为与信念之间仍存在明显落差。本研究提出一系列具体建议,助市民缩短理想与现实之间的距离,迈向更理想的人生。
调查结果一:观念转变
那么,“健康”到底是什么意思?

市民正重新定义“健康”的意义,不再单纯追求完全无病痛,而是著重于维持独立自主的生活能力,专注于自己认为最重要的事物。根据调查,77.3%跨越各年龄层的香港受访者认为患病是自然老化的必经阶段。对他们而言,健康的真正意义,在于能够拥抱生活、享受人生,而非被健康问题所束缚。
调查结果二:黄金岁月中的首要愿望
《宏利亚洲康健调查》2025显示,传统目标如延长寿命,并不再是多数人的首要考量。

这些新兴观念反映出,人们对晚年生活的理解更加全面,不再仅看寿命长短,也重视能否活得有自由、有尊严、有目标。换言之,想要在黄金岁月活得精彩、活得快乐,关键在于维持身心健康,并拥有充足的保障。
长寿的三大范畴
根据《宏利亚洲康健调查2025》,长寿涵盖三个层面:身体、心理和财务。当这三大范畴能够同步提升,优质人生才能随著长寿而实现。
在深入探讨这三大范畴之前,先来看看它们各自值得关注的调查重点:

这三大范畴紧密相连,各自发挥重要作用,塑造人们晚年的生活品质。以下部分将全面剖析各范畴的挑战与启示,并提出可行的对策,以协助个人以至机构实现长寿与精彩人生的愿景。

不少受访者认为,严重健康问题平均会在67岁左右才会出现。然而,有些人表示他们早在39岁就已开始察觉到身体机能衰退的最初迹象。这近30年的期望与现实落差,并非统计误差,而是必需正视的警示。唯有及早察觉并积极应对身体变化,才能长远维系健康。

许多人已积极行动,以维持良好健康状态,并将重点放在一些常见的健康习惯上,例如保持理想体重、不吸烟,以及保持充足水分摄取。这些行为反映出大众对预防保健有基本认知,超过三成受访者更视之为生活中的优先事项之一。


然而,对于那些不易察觉、却同等重要的健康指标,市民的监测力度显得不足,形成一项不可忽视的落差。
这种对比突显出,人们往往倾向优先关注明显或广为人知的健康习惯,却忽略了身体所发出的细微信号。
要弥补这项落差,关键不在于追随流行,而是回到根本,关注那些真正影响长远健康与活力的核心因素。
宏利观点:一切从行动开始
宏利观察到的趋势清楚表明,健康与福祉的定义正经历重塑。目前的焦点正从对抗疾病,转向追求自主、快乐和富意义的人生。这不仅反映了心态上的转变,也揭示了新的挑战,尤其是在主动监测与维护健康方面的不足,而这些不足最终或会影响市民理想的生活品质。
年老与疾病是自然现象,但不一定是你人生的主宰。以下是你可以掌握主导权的方法:
1、任何人生阶段,都能开始守护未来健康:
专家估计,遗传因素只佔寿命差异约25%,其馀大多数取决于我们如何管理身心健康。没有“完美的开始时机”,任何时候都是最佳时机!越早行动,越能带来积极影响1 。别再拖延,从今天起开始关注自己的健康吧!
2、身心平衡,健康优先
心理健康与身体健康同等重要,二者需平衡兼顾。提升生活品质必须採取整合性的策略,全面关注身心两方面的需求。
3、关注健康,无分年龄
无论年龄大小,身心健康都应持续受到重视。研究显示,三、四十岁的健康状况对六、七十岁的生活品质有深远影响。及早行动,效果更为显著。
4、预防胜于治疗,全面监测健康
透过多元健康指标监测自身状态,包括那些不易察觉的微妙信号。忽视心率、睡眠质素或活动能力等关键指标,可能让小问题逐渐演变成严重疾病。

心理健康已不再是次要考虑
而是健康晚年的重要基石,77%的受访者认同心理健康对长寿有重大影响。

心理健康不仅由情绪所影响
还会受到我们的人际关係、生活方式及环境的影响。

尽管大众对抑鬱症的认识持续提升,但该疾病仍认为是最难预防的疾病之一,并且在年轻人中尤为明显。

随著年轻一代对心理健康的关注日益提高,社会对及早推动相关支援的诉求亦愈见强烈。从青少年阶段开始培养情绪韧力,并为青少年及年轻成年人提供方便可及的资源,有助将心理健康管理由被动治疗转化为主动预防。行动愈早,愈能为终生的心理健康奠定稳固基础。
尽管有54%的受访者认为心理健康问题是难以预防,但当中不乏重要契机:只要配备合适的工具,教育与资源,并及早介入,心理健康其实可以在各个人生阶段被有效守护,甚至加以强化。

这些调查发现揭示了一项越来越被广泛认同的事实:心理韧力与身体健康同样是追求长寿的重要基石。
宏利观点:一切从行动开始
显然,心理健康的重要性不再仅次于身体健康,而是实现健康晚年不可或缺的一环。随着人们愈来愈重视生活质素而非只是长寿,心理健康已成为决定我们如何老去、如何生活、以及能否持续活得精彩的重要关键。
1、心理健康影响未来,而不止是当下
大多数人已逐渐意识到,心理健康不仅影响当下的压力管理,更关乎长远的寿命与生活质素。良好的心理状态,是建立情绪韧力、迈向更健康未来的基础。
2、心理健康交织于人生每一面向
心理健康并非单一由情绪所构成,家庭关係、财务稳定、生活方式等因素与其同样密不可分。情绪、社交、财务三者的平衡,才能塑造真正稳健的心理健康
3、预防,始于认知与及早行动
越来越多年轻人认为抑鬱症是最难预防的疾病之一。 这种认知反映出社会对心理健康议题的关注日益加深, 并与大众对早期心理支援价值的重视趋势一致。及早行动, ,从而有效守护一生的心理健康。
4、心理问题其实可以预防,关键在于是否掌握合适的工具
虽然不足一半的受访者相信心理健康问题能够预防,但关键在于透过教育、及早介入,以及提供可及的支援,就能长远守护和促进心理健康。

随着寿命延长,财务安全对个人福祉的重要性将在关键时刻愈加明显。
财务健康不仅能满足基本生活需求,更赋予人们自主选择的能力,令他们在人生中保持健康、快乐与独立。

大部分人认为,财务健康对生活有以下多方面的影响:


建立稳定的收入来源,是所有人最为关注的退休议题
许多受访者表示,为了支持理想退休生活方式,他们最重视退休金计划供应商能够提供以下服务:



然而,认知不等于行动
儘管许多人认识到财务健康的重要性,但52%的受访者承认自己可能缺乏足够的退休储备。而观察香港消费者的流动资产(不包括物业)分佈可见,现金、储蓄及定期存款合共佔总资产的45%。亦只有30%的受访者选择分散投资为首要目标。

多数人仍然抱持着“现金为王”的观念来准备退休生活
55%的受访者认为现金及定期存款是他们目前退休储备最重要的部分,其次是退休金计划,再其次为物业。
这种偏好低风险资产的取向,固然体现审慎态度,但亦可能阻碍其在退休规划中累积可持续财富的能力,同时未能有效对冲通胀风险。

虽然物业依然被视为退休规划的重要组成部分,但其重要性已明显下降。
这种转变反映出,人们在退休规划中已不再单一依赖传统置业,而是开始重视其他价值与资产配置。

宏利调查揭示提升退休信心的关键因素:专业的财务建议

这种强烈的信心差异引证了专业建议在建立稳健未来中的价值。
宏利观点:心动?不如积极行动
《宏利亚洲康健调查》显示,财务健康与整体生活质素之间有密切关联,尤其是在退休阶段。虽然大多数人已意识到财务健康的重要性,但实际准备仍存在明显落差,许多人仍对自己在晚年能否维持基本生活感到不安。因此,积极规划与明智决策就变得尤为关键。
要在退休后享有更好的生活质素,应从今天开始採取实际的行动。你可以从以下几方面著手:
1、按自己需要分散投资组合:
单靠现金可能并不是对每个人最有效的策略。你可以考虑跳出“现金为王”的思维,通过资产多元化,更灵活地支援退休目标。
2、建立可持续的收入来源:
你可以考虑探索其他能带来稳定收入来源,同时符合你长远退休目标的多元化金融或投资产品。
3、寻求专业财务意见:
与具备专业知识与丰富经验的理财顾问合作,制定个人化财务策略,提升您的财务准备。宏利香港凭藉专业的财务方案与顾问团队,正帮助许多客户实现财务保障与退休目标
4、根据人生阶段灵活调整策略:(以下涵盖三个主要人生阶段,请根据自身需要和目标作出调整。)

及早开始投资,以充分发挥资产增长潜力。投资组合应考虑纳入具较高增值潜力的资产,确保与长期退休目标相符。

著重平衡增长与稳定性。建议投资组合包括可产生稳定收入及具增长潜力的资产,以兼顾短期责任与长期退休目标。同时,定期检视财务计划,以配合人生阶段、健康及人生目标的变化。

以建立整个退休期的财务韧力为目标。随着人均寿命延长,退休不再是投资旅程的终点。持续投资有助维持财务独立、抵御通胀,并应对医疗或突发开支。此阶段宜专注于提供稳定收入且保本的策略,为未来打造稳固基础。想了解更多我们的保障方案?直接在线咨询顾问!